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关于龙岩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来源:闽西日报 时间:2024-01-11 15:30

  龙岩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龙岩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24年1月10日龙岩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岩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 陈泽亮

  龙岩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龙岩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财经委)在会前对计划报告和草案进行了初步审查,市政府根据初步审查意见对计划报告作了修改。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财经委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财经委认为,2023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认真执行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有关决议,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紧盯目标任务,妥善应对、迎难而上,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龙岩新机场立项获批,龙龙高铁龙岩至武平段建成通车、武平至梅州段启动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等;对口支援、对口合作、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均取得新成效,广州4家世界500强企业项目落地龙岩;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安定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GDP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0项指标未达预期;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业提质增效压力较大;创新和人才支撑不强;投资消费恢复乏力,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民生领域仍存短板等。对此,要更加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财经委认为,市政府提出的2024年计划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了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安排综合考虑了全市过去两年经济平均增速和发展基础,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议批准《关于龙岩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三、关于执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建议 

  (一)围绕目标任务,稳定经济增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增强系统观念,强化政策协同,围绕打好五张牌、建设新龙岩和市委提出的“十个一”重点工作,细化落实年度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经济增长。紧抓机遇、发挥优势,用好用活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山海协作以及中央增发国债、专项债拓展投向政策,加快编制实施对口支援工作十年规划,加密“上省赴京”对接频次,争取更多中央和省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加强与广州市、厦门市沟通交流,突出抓好产业合作,全力以赴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二)提振发展信心,激发活力动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体系,发展壮大“2+4”重点工业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优化发展环境,提振发展信心,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细化落实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深化“千名干部挂千企”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国企运营效率和投融资能力。持续提升“海峡客家”“大陆阿里山”品牌,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龙岩样板。

  (三)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完善招商图谱和目标企业库,常态化开展重点项目攻坚战役,加快建立招商项目落地评价机制,加强项目储备和落地建设,加快形成投资实物工作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吸引和支持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充分激发和释放消费潜力,促进居民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聚焦节假日等消费节点,稳定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四)推进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产业链群协同、基础设施联通、公共资源共享,加快新城建设和城市更新,高标准推进南部、北部新城开发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加快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以县域为重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分类引导镇村发展,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行“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守耕地红线、粮食安全底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大爱龙岩。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加大产业帮扶,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深入实施“教育强市”“健康龙岩”行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呵护好“一老一小”群体。加强房地产市场研判,分类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统筹山水生态要素,常态长效抓好生态环境整治,巩固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和林改“武平经验”,稳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攻坚安全生产、禁毒反诈、信访维稳等问题,切实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